河洛网

搜索
楼主: 中秋子

长篇连载----《水浒心语》系列 陆续添加中

 
发表于 2010-12-14 21:51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六、小人高俅的发迹史
    下班回家的路上,一个消息灵通的朋友告诉我:高俅被赶出开封府后,曾流落到淮西,投奔了一个开赌场的柳大郎,给赌场看场子,当打手。三年后,逢皇上大赦天下,柳大郎介绍他回东京投奔一个姓董的亲戚。这姓董的是个本分的医生,嫌高俅德行不好,转而把他推荐给了小苏学士。小苏学士就是大文豪苏东坡,苏东坡文人性情,更加看不上高俅的地痞嘴脸,但碍于董大夫的面子,又不好辞退,就转而写信把他推荐给小都王太尉。
    这小都王太尉是端王的妹夫,整天吃喝玩乐,不务正业,爱收留些鸡鸣狗盗之徒。也是命运该高俅这个小人得志,他奉小王都尉之命给端王送礼品,却碰上端王正在和手下的人踢气毬。当时,偏偏就有一个气毬被端王踢滚到高俅身边,高俅一时技痒胆大,使个鸳鸯拐,把气毬踢还端王。这在平时,是犯欺君之罪的!谁知端王不仅不怒,反而挺欣赏高俅的球技,留他在身边做了亲随。这端王后来做了皇帝,就是当今的徽宗。高俅便也象狗鸡一样开始“升天”了!
    我朋友叹口气说:一个地痞流氓,无德无能,就因为会踢几脚球,得到皇帝的赏识,竟然连连升职,官至殿帅府太尉,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,这朝廷怎他妈的用人呢?!
我叹息说:黄钟毁弃,瓦釜雷鸣,馋人高张,贤士无名。这大宋江山怕是快要完了!
朋友说,你快先别叹息了,想想眼下该怎么办?这高俅恐怕是和你记上仇了,宁开罪君子,莫得罪小人,你还是提防些好!
    我和朋友商量说:高俅现在是主管领导,咱在人家的手下混人,还是忍气吞声地好。干脆叫上几个老领导者作陪,到著名的樊楼包上一座酒席,请请高太尉?
朋友说:可以,但那只是第一步。现在的领导胃口可都深着呐,要的是黄白之物,是现钱!仅凭一桌酒席恐怕平息不了高太尉和你的积怨。
    我纠正朋友说:那是早年我父亲和他之间的恩怨。咱们原来和他不在一个系统,互相之间不打交道,有什么积怨?
    朋友说:你怎么发起迷糊来了,没听说“父债子还”这句话吗?这么多年了,太尉还记得当初的恩怨,就说明他根本就是个小人,你能用君子的胸怀去看待小人吗?
    我问朋友说:那你估计得花多少钱?
    朋友说:眼下官场风传“十两问路,五十两铺路,一百两照顾,五百两小进步,一千两迈大步。”那是指一般的官场跑官,你这是化解仇怨,我还真说不准。这太尉又是新来的,谁知道他的胃口有多大?再说了你请去作陪的几位领导也得有出场费,我初步估计下不了四五千两银子。
    我叹息说:你知道我的情况,父亲三年前去世,母亲一直身体不好;因为家里不富裕,我至今连媳妇都没有找。
    朋友说:你的情况我们当然知道,大家可以帮你想想办法,凑些钱,但主要还得你自己想办法。
    我说:急切间恐怕筹不来那么多钱啊?
    朋友说:没有那么多钱,事情就恐怕不好办了。
    嗨,钱是硬货啊,我该怎样筹钱呢?眼下该怎么办呢?
发表于 2010-12-14 21:53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七、狼和羊的故事给我的启示
    我忽然想到父亲他老人家在世时,曾给我讲过一个“弱肉强食”的“无理由”规则。
    说是一只小绵羊在小溪边喝水,从上游跑来一只大灰狼,恶狠狠地对小绵羊说:你不知道我已经在喝水了吗,你现在把水弄脏,让我怎么喝呢?你必须为你的错误付出代价,让我把你吃掉!
    小绵羊眼泪汪汪地辩解说:这溪水是流动的,您在上游,我在下游,我怎么可能把溪水弄脏,影响了您喝水呢?
    大灰狼说:我记错了,是在10个月前我喝水的时候,你把水弄赃的。
    小绵羊说:可是,10个月前我还没出生呢?
    大灰狼说:那就是你父亲把水弄脏的。说着就把小绵羊吃掉了。
    父亲曾说过:强者欺凌弱者是不需要理由的,尤其当强者是一只贪婪残暴的恶狼的时候,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躲开,离狼越远越好。
    父亲对我说过这番话不久,就申请到边境抗辽前线去了,后来战死沙场,为江山社稷尽了一个军人的职责。看来,我要是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,恐怕也得走父亲这条路了。陕西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,正在镇守边庭,他是我父亲的老领导,曾捎话说让我有事找他。
    讲到这里,我觉得大家可能会对“老种经略相公”这个词有些陌生或不理解,顺便解释一下:
   “经略”是官名。我们宋朝在边疆的州府设置“经略安抚使”,简称“经略”,是朝廷设在全国各路掌管兵民之政的长官,属于军队的武职官员,地位和知府、知州相等,甚至权利还略大于地方官。
   “相公”是我们那时对知府以上高级官员的称呼,估计后面别人在自己的心语里还会提到“相公”这个词,您记下了,这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。
   “种”是姓,在我们那个时代,种世衡和他的子孙先后在西北边境出任经略安抚使。我说的“老种经略”是指种世衡的后代种谔,还有个镇守渭州府的“小种经略”,是种谔的儿子种师道。
    回到家里才知道,高俅这个狗东西,还真的和我拧上了,竟派殿帅府的士兵小张和小李来监视我的行动,他俩已经暗地里把高俅的话报告给我了。
    有句俗话说: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。高俅这个小人硬是把他和我父亲的仇算在我的身上,没茬找茬,给我小鞋穿,和我过不去,看起来我在京城的禁军里已经呆不下去了。三十六计,还是走为上策,边境虽然条件艰苦些,但人与人之间关系单纯,容易相处,况且还有孤单的老母亲需要我照顾呢?
发表于 2010-12-14 21:56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八、我使了个“金蝉脱壳”计
    通过一番思想斗争,我坚定了外逃边疆的决心。面对一只恶狼,我无力反抗,又不想成为任人宰割的绵羊。幸好高俅百密一疏,他不知道小张和小李都是我的老部下,和我的感情很深,不会真正监视我的。我决定不显山不露水,静悄悄地走,来个神不知鬼不觉,也不至于连累小张和小李,他们当兵的也不容易。
    因此,我笑着对他俩说:谢谢你俩对我的忠诚!不就是点名晚到了一点吗,这不是什么大事情,说不定高太尉明早就会忘得一干二净。再说了,我还会再找找其他领导帮我讲讲情呢,你们就放心吧!
    晚饭以后,我先把小张叫过来吩咐说:我前几天生病,在酸枣门外的岳庙许下了香愿,明天早上想要去烧头一炷香。你今晚先去叫庙主按三牲的规格作好准备,明天早点开门等我。你就不用往回跑了,住在庙里,晚上自由活动,放松放松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明天早早在庙门口等我。
    然后,我趁着夜深人静,悄悄地把外出需用的行李打包,把路上需要的花销钱准备充足。
    等天快亮时,我再把小李喊起来说:你拿上这些银子,现在到岳庙里叫上小张,然后一同去早市上买牛猪羊三牲,再到庙里煮熟。我买些纸和香烛,随后就到。你俩一定要想办法,让我烧上头一炷香,图个吉利。
    打发走小李后,我就叫醒母亲,扶老人家上马,带上行李,趁天色朦胧,出西华门,择路望延安府而去。
    对待高俅这样的小人上司,咱惹不起躲得起!

参考《水浒传》
        第二回  王教头私走延安府  九纹龙大闹史家村
发表于 2010-12-15 09:5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水浒传》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系列之三

王四(九纹龙史进家庄客):(1)
驴子是人?还是人是驴子
        驴子为吃而劳作,受人骗而拉磨;人为欲望而奔波,心甘情愿去打拼。驴子是人,抑或人是驴子?我到死都没有搞清楚!千百年来人人都是这样,一辈子辛辛苦苦,为“名”所累,为“钱”所困,为“色”所害,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!
发表于 2010-12-15 09:54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、家庭出身对于一个人的后天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
    在《水浒传》中,我王四的身份仅仅是九纹龙史进家的一个庄客。家庭出身属于佃农或雇农的阶层,用句通俗的话说,就叫做“打工族”。因为自家没有田地,只能靠租种东家史太公的土地为生,平时除耕种田地,管理收获庄稼,上缴税租外,还得听从东家的临时工作安排,负责史家庄园的安全保卫和替东家当差跑腿等具体事务。因此咱和前面出现的洪太尉、王教头相比,根本就不是一个社会阶层,不是一个档次。咱社会地位很低。
    民间有一句说:“龙生龙凤生凤,老鼠生来会打洞”。
    这话有两层意思:一是说遗传因素很重要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唯血统论”。皇帝的儿子就是当然的皇帝坯子,官员的儿子就是当然的官员坯子,商人的儿子就是当然的经商坯子,农民的儿子就是当然的种地坯子,雇农的儿子就是当然的打工坯子,这是标准的“宿命论”。
    二是说后天环境对于人的成长,有着很重要的作用,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环境,对于今后的前程影响很大。人生长在环境优越的家庭里,从小就能受到良好的熏陶,接受优良的教育,这为他的成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长大后进入社会,又能得到家人和亲友的帮助,很容易就能出人头地,走向成功,所谓“朝里有人好做官”。而出身低微的人,整天过着“衣不蔽体,食不饱腹”的日子,生存环境恶劣,不可能接受良好教育。幼年时已经输在了“起跑线上”,等长大后,整日与贩夫走卒为伍,疲于为生计奔波,四周亲朋既无金钱资助,有无权势相帮,他就很难出人头地,最终只能是“泯然众人矣”。这是标准的“环境成长论”!
    有些人可能觉得我分析得有些太绝对,不是还有句话说“自古雄才多磨难,从来纨绔少伟男”吗?官宦富豪之家出败家子,贫困潦倒之家出英才俊杰的事情屡见不鲜。我也承认自己说的有些绝对,但你说的都是个案,有典型性而没有普遍性。一个人要是没有过人的天赋,只有中等的智商和能力,家庭环境与出身对于他来说可能就相当重要,甚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。
    我和东家的儿子史进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    我俩年龄相差无几,但就人生的起点来说,我俩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,差距很大。史进是史太公的儿子,出身高贵,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,是贵公子一个;而我的父亲是史家的庄客,我是打工族的后代,长大后只能步父亲的后尘,继续做庄客。
    小时候,我一直弄不懂:为何史太公能为儿子挣下一所大庄院,而我的父亲却不能给我留下什么?所以,当时,我对于史家那座一周遭都是土墙,墙外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的庄院印象特深,那是多么气派的一座庄园啊:
    前通官道,后靠溪冈。一周遭青缕如烟,四下里绿阴似染。转屋角牛羊满地,打麦场鹅鸭成群。田园广野,仆佣庄客有千人;家眷轩昂,女使儿童难计数。正是:家有余粮鸡犬饱,户多书籍子孙贤。
发表于 2010-12-15 09:57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二、我的特长缘于父亲的遗传
    我曾在心底里暗暗发誓:尽管出身卑微,但我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努力,去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美好天地,要想方设法闯进上流社会,我坚信自己绝不会是碌碌无为之辈。因为我有区别于常人的两大特长:
    一是脑子灵活,能言善辩,社交能力强,很会来事儿,能讨得东家的欢心。史家庄的人都叫我“赛伯当”。这个“伯当”是不是指隋唐时的英雄好汉王伯当,我没有进行过认真考证,只知道那是一种褒义,但心里总觉得不如叫做“赛诸葛”听着舒服,感觉气派。但人家偏偏不对我那么叫,这就让我在舒服之余,觉得有些郁闷。
    二是我的酒量特大。由于我们那时制酒的蒸馏技术还没有问世,或者问世了还没有推广开,当时绝对没有后世的高浓度白酒!加上那时的酒全部属于纯粮发酵制作,当时农业科技不发达,粮食产量普遍很低,为节省粮食,人们在勾兑酒时就故意把度数调得很低。因此,那时人们饮用的酒大约相当于后世的啤酒,酒精度数大概在10度左右。所以,在当时能喝个三五碗酒很正常。我则属于那种喝酒七碗八碗不醉的人。
    咱们继续关于特长的话题。谁都应该承认:智商和天赋是一个人特长发展的先天条件,还应该承认,每个人特长的发展是有先天差别,具有不均衡性的。
    我家虽然连续几代为史家做庄客,但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庄客,而是庄客中的文化人,很得东家的赏识。经过祖上历代的文化积淀,到我父亲时,已经表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才能。他老人家当时任史家的帐房先生,算帐时擅长两只手同时打两把算盘进行运算,且几乎没有误差。这种一心二用的绝活,很多人是学不来的!
    父亲还有两个强项:一是装“粮斗”。“斗”和“升”是一种口大底小的装粮食的量具,也是一种容量单位,东家每年放租收租时用。从换算公式上讲:1斗=10升;1升=3斤。父亲能让装进粮斗里的麦子,一律直立着或平躺着或斜靠着。据说,因为麦粒各种立姿所占的空间不同,每斗麦子的实际容量相差近一“升”,也就是相差近三斤;仅此一项,每年收租时,我父亲就能为史家敛进许多的不义之财!
    我父亲的第二个强项是记忆力超人。每年帮东家放租收租时,他老人家一边欢快地忙活着,一边嘴里念唱:王富贵借小米一斗二升;李小二借小麦六升;史老歪还高粱米二斗三升……。但当时在场的人只听到他念唱,却从未见过他动笔记账。到了夜深人静时,父亲才坐在帐房里,凭借着记忆,把白天的账目一一补记出来,且从未出现过一笔差错。
    据说有一次,史太公想考验我父亲一下,悄悄从原始账本上撕去了整整五页账目,而我父亲当时没有发现。年终结帐时,账目自然是算不平衡的。父亲站起来在房间里转着圈踱步,踱到第七圈半的时候,猛然坐回帐桌前,提起笔来“刷刷”补写了五页流水账,然后把总账算拢了。史太公非常吃惊地作过对比,我父亲补写的账目和撕去的账目,在人名、时间、数目,甚至排列顺序上,竟一毫不差!
    应该说,在聪明伶俐,能言善辩,擅于交际方面,我是秉承了家族的优秀基因的。读者可能不相信,我出生时的第一声不是啼哭,而是说:妈妈,您辛苦了!从而让妈妈和接生婆大大地吃了一惊!
发表于 2010-12-15 10:01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创业起步阶段
    待我长到九岁时,父亲便送我进了私塾,原因是东家的独生公子史进要读书了。东家史太公很注重对儿子的培养教育,史进长到六岁时,便请来老师办起了私塾,我比史进大三岁,在一起玩得很投机,便做为史进的陪读,也跟着进了私塾,开始读些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等启蒙读物。
    但史进是个花花公子,并不是读书的料;而我也不想象父亲那样整天埋头帐房,做个老实巴交的管帐先生。我的理想是: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靠个人奋斗,积累财富,有朝一日自己也做东家,拥有一座象史家一样的庄园和许多庄客!
    但由于我的出身和家庭环境的影响,我的“打拼”之路便显得异常的崎岖和艰难。
我的做法是:教史进装病耍赖,哄瞒先生,旷课逃学,然后带他上山捉鸟,下河捕鱼;斗个蛐蛐,赌几个小钱;我还用高粱秸秆做成蝈蝈笼,然后在山坡上捉几只草绿色或咖啡色的蝈蝈装进去喂养。阳光下,那些大肚子蝈蝈振动翅儿,“吱吱哟哟”吟唱得很欢,逗引得史进伸长脖子,瞪圆双眼,傻傻地看。从此,史进整天跟在俺身后屁颠屁颠地转,史太公一直被蒙在鼓里,根本想不到他的宝贝儿子早把读书学习的事情忘到爪哇国去了。
    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?因为我要实施自己的致富蓝图,必须立足史家庄的环境,并且必须做到两点:一是千方百计不让史进读书,尽量使他弱智,这样我才能驾驭他,以至于将来取代他;二是和史进搞好关系,取得他的信任,便于将来从中取事。我现在还不具备独立创业的能力,必须依靠史进,完成原始积累,然后图谋大的发展。
发表于 2010-12-15 10:07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四、牛刀小试,打虎将李忠被我当猴耍了
    打虎将李忠为我实施原始积累的计划,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。李忠是个走街串巷,耍把式卖膏药的主儿,武功稀松平常,他在《水浒传》中,后来也上了梁山。一百零八将之中真正打过虎的有四人:武松、李逵、解珍、解宝,但“打虎将”这个“绰号”或“头衔”其他四个人都没有挣到,却单单落在了武功稀松平常又从没有打过老虎的李忠头上,这中间有个秘密。
    那是因为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纯商业性质的学术评比机构,用国家级别的名义,举办武术论文比赛,李忠写了一篇题为《试论老虎的生活习性与打虎技巧》的论文,提纲是:一、老虎在我国的生存历史及进化过程;二、老虎的生活习性与出入规律;三、单人打虎与组团打虎的优劣比较;四、打虎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;五、关于老虎尸体的生理解剖及其他。然后,李忠向大赛评委会寄去了三百文参赛费,没成想这篇论文竟意外地得了个“金奖”,他还被评委会授予“打虎将”荣誉称号。而真正打过虎的武松等四人,或因为不知道大赛的消息,或因为没有读过书,不会写论文,都没有参加论文赛,从而让李忠无意中拣了个“漏儿”。
    但学历不等于能力,尤其是花钱买来的证书,最多是用来自慰或唬一下外行人罢了,李忠虽然有了“打虎将”的称号,无奈身上的真才实学太差,武功太一般。因此,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,只能是走街串巷,耍把式卖艺兼卖些跌打损伤的膏药而已。
    我见到李忠后,突然灵机一动,问他:李师傅每天串街卖药,能挣多少钱?
    李忠回答:生意太疲了,仅够糊口而已,一年到头攒不下几个钱。
    我又问:有个挣大钱的差使,你干不干?
    李忠说:先讲给我听听,咱再商量。
    我说:史家庄的公子史进,生性爱动不爱静,不是个读书的坯子,我介绍他拜你为师学武,让你吃几年稳当饭,美美地挣几笔钱,怎样?
    李忠犹豫说:我这几下花拳绣腿,玩真的时不顶用呀!
    我笑着说:亏你年龄比我大,枉吃了这么多年饭。史进是个小孩儿家懂个什么?你只要把武功套路使得花哨好看,能哄住人就行,管他实用不实用!
    李忠接着问:那薪水怎么给?每个月几百钱?
    我知道李忠是个本事不大,要求不高,但又斤斤计较,小气吝啬的家伙。就说:管吃管住,每个月二百伍拾文,你干不干?
    李忠讨价还价说:我只值二百五?太少了,再添点吧?咱好歹也是个有职称有证书的人!
    我板起脸说:就这个数我还得向东家请示汇报呢,现在就业难的大形势,你又不是不知道!你那个鬼职称,骗得了谁?愿干就干,不愿干拉倒!
    李忠忙陪着笑脸说:行!行!我干!
    我又说:你是卖膏药做生意的,自然知道生意场上的规矩,我是要收取介绍费的。李忠争辩说:你准备提多少介绍费?我才二百五哪!
    我说:这个你不用担心,我不从你的工资中抽;逢每月发工资时,你别问多少,只管签字领取,留够你的二百五,其余的给我。记住,你别眼馋,也别耍心眼,特别是要给嘴巴上个“锁”,不该说的话别说,不该做的事别做!我能让东家雇佣你,也能让东家随时解雇你!
    就这样,一番连哄带诈乎,镇住李忠之后,我让史进欣赏了一番打虎将的花拳绣腿表演,再云里雾里猛吹一通。史进便到史太公面前撒泼打滚,哭闹着非要拜李忠为师,学习武功。
    在我的撺掇下,史太公与李忠订立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合同,每月工资五百文整。我很轻松地每月拿上了二百五十文好处费。教书先生看史公子无意读书,又不满意李忠比他工资高,便愤而辞职了。
发表于 2010-12-15 10:1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五、资金积累的途径和“金点子”效益
    我知道,这种瞒着东家从中抽取介绍费的做法,不太光明正大,若事情败露,后果很严重。轻则挨顿痛揍,被追回钱财,撵出庄园,四处流浪,重则被毒打致死,也是可能的。在我们那时,东家打死一个庄客,就像打死一条狗一样,算不上什么大事,花些钱财到县衙打点一下就行了。
    为了实施我的攒钱计划,而又不使事情败露,半年之后,我便开始在史进的耳边不断灌输,打虎将李忠武艺稀松平常,不如另寻个武功高手之类的话,让史进对李忠产生反感。勉强等到一年合同到期,便炒了他的“鱿鱼”,让李忠卷铺盖走人,再换师父。就这样,在我的撺掇下,短短四五年时间,就换了七八位武术教师,史进的武功没有多大的进步与提高,我倒是不声不响地美美挣了几笔“好处费”。史进的母亲看儿子学文不成,学武又走马灯似地换老师,劝说儿子又没效果,一气之下,竟然撒手归天了。
    史夫人的去世,让史家父子悲痛欲绝。史进想为母亲立块纪念碑,史太公也决定为夫人的纪念碑盖个亭子。盖这个碑亭,史家花了很多银钱,特地买了整块的荆山玉做亭子盖。待到石碑刻好,纪念亭的四根立柱竖好,却怎么也想不出如何把偌大沉重的亭盖安上去?为此,史太公急得茶饭不思,并重金悬赏能把亭盖安上去的“金点子”。
    我抓住时机,再次展露了自己的聪明才智。告诉史进:用堆土的办法把四根柱子填埋起来,四周再用土堆成长长的缓坡,然后大家把亭子盖拉上去安好,再把土清理走就行了。史进一听,高兴地伸出两个手指说:吔—!你的主意好好棒吔!就这样,我又意外地得到了一笔赏赐,并超越我父亲的“账房先生”的头衔,做了“庄客头”。
发表于 2010-12-15 10:13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六、驴子与人的辩证关系
    每当夜深人静时,我独自一人,关上房门,趁着昏暗的灯光,将近年来积存的钱财,一文一文地掂量来掂量去。我知道,如果本本分分过日子,这些钱足以使我自己一辈子吃喝不愁,可是要想拥有自己的庄园和庄客,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东家,路程还相当漫长。但我毕竟看到了一丝美好的希望曙光!钱是好东西,有钱的感觉真好,我今后要加倍努力的攒钱!
    亲爱的读者看到这里,千万不要有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的感慨。岂止是我,千百年来人人都是这样,一辈子辛辛苦苦,为“名”所累,为“钱”所困,为“色”所害,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!正是这种难填的欲壑,让人永不满足,苦挣苦扎,进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。
    我忽然想起了史家磨房里那头拉磨的驴子,它知道拉磨的辛苦和磨道的漫长,跳着躲避着不愿意套笼绳“套住”。后来,它被蒙上了双眼,套上了笼头,笼头外吊绑着一把香气诱人的青草。驴子嗅到青草的味道,感受到食物的诱惑,便迈开驴步,黑咕隆咚地永远朝前走去。
    驴子为吃而劳作,受人骗而拉磨;人为欲望而奔波,心甘情愿去打拼。驴子是人,抑或人是驴子?我到死都没有搞清楚!但我知道,真正能不为“名”、“钱”、“色”这三者所累的人,很可能就不是人!
参考《水浒传》
    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
发表于 2010-12-17 14:52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水浒传》边缘人物的内心独语系列之四

王四(九纹龙史进家庄客):(2)

酒能成事,亦能败事

       酒能养性,仙家爱之;酒能乱性,佛家戒之。爱乎?戒乎?有酒成仙,无酒向佛
发表于 2010-12-17 14:54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、对酒的初次体验

    上回说道,我的酒量特大,非一般人所能比。其实,在十八岁以前我是滴酒不沾的。
父亲是个帐房先生,性格属于小心谨慎有余而大胆开拓不足的那种。父亲也喝酒,但从不在酒桌上同别人喝,通常是自斟自饮,也从不过量。
    我曾看见父亲悠闲地坐在他的帐桌前,端起酒盅,一小口一小口,慢慢地抿。我仿佛能感觉到酒水在父亲的舌尖稍作盘桓,再慢慢流入喉咙,发出极轻微的“咕咚”声。那时的父亲双眼微闭,神情悠然,惬意非常,似乎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。
    我曾问父亲说:喝酒的感觉特舒服吧?
    父亲马上变了脸色说:小孩子家,问什么喝酒?等你长大后再告诉你!
    我便觉得喝酒是一件非常神秘非常好玩非常酷毙的事情,心里对此充满向往。
    但我真正对酒有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,是跟随史进去了趟渭州城,到“瓦肆”里面玩耍之后。
   “瓦肆”,又名“瓦子”。是我们那时城市里的文化娱乐场所,类似于后代的“文化一条街”或“文艺娱乐专区”,里面有表演、杂剧、曲艺、杂技等娱乐项目,也有酒店、妓院、药店、服装店等。
    史进先带我去曲艺馆听了一场评书。当时,说书的人正在利用半场休息的间歇,替渭州城有名的潘家酒楼做广告,还吟诗为证:
风拂烟笼锦旆扬,太平时节日初长。
能添壮士英雄胆,善解佳人愁闷肠。
三尺晓垂杨柳外,一竿斜插杏花旁。
男儿未遂平生志,且乐高歌入醉乡。

    说书人吟诗描述的饮酒意境,富有诗情画意,让人感觉很美,很向往。我不住口地说:好诗,绝妙好诗!史进不屑地说:这算什么!唐朝杜工部在他的《饮中八仙歌》中称赞诗仙李白,那才叫绝!
李白斗酒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
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。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……
    我惊讶地说:公子对诗书不感兴趣,这首诗怎么记得这样清楚?
    史进笑着说,都是因为酒的缘故呗!咱俩今天就到有名的潘家酒楼开怀一饮如何?
    我的胃口被吊得高高的,顿觉心痒难耐,说道:仰仗公子,让我王四也长长见识!
    我俩来到潘家酒楼,刚踏上台阶,就看见了门楼两边的对联:
为公忙,为私忙,忙里偷闲,饮两杯佳酿去;
劳心苦,劳力苦,苦中作乐,添三碗美酒来。
    这对联让人觉得很亲切,有一种回家的感觉,有一种想一醉方休的向往。
    我俩挑个雅间坐下来,只见墙壁上挂着一幅中堂,中间画的是《刘伶醉酒图》,两边的对联是:
杯里乾坤大
壶中日月长

    在我的印象当中,自己只仅仅醉过两次。第一次就是这次的潘家酒楼之行,不知是因为酒诗酒联太让人陶醉了,还是我初入酒场,没有经验,确实喝得太多了。只模糊记得史进点了四个凉菜:五香卤牛肉,仙味黄河鲤,佛跳墙,王中王。然后我俩就急不可待地推杯换盏,你来我往地喝上了,至于后来又上了什么热菜,我已记不清楚。只觉得心神经过酒的滋润,变得血脉喷张,热血沸腾;懵懵懂懂中,产生了一种云天雾地,飘渺旷远,甚至有些莫明其妙,激动不已的幻觉,短短人生因酒增添了许多悠长的滋味,茫茫尘寰因酒增添了许多有趣的风景,庄客生涯也似乎因酒增添了许多绚丽的彩虹。我从心底里感叹:喝高的感觉真好!
发表于 2010-12-17 14:56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二、少华山奇遇
    但我真正对酒有了深刻地认识,是因为少华山中的一次奇遇。
    因为喝酒和别人发生争执,我受到了父亲的重重责骂,心里觉得挺憋屈得慌,破例一个人走进了少华山。那时正是暮春时节,杂花生树,草长莺飞。眼前看不尽的青山如黛,英华缤纷;耳旁听不尽的潺潺水声,啾啾鸟鸣。让人禁不住发出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长恨春归无觅处,不知转入此中来”的感慨。
    我漫无目的地在山中转来转去,贪看四野春光,满目秀色,不知不觉中竟迷失了道路。
    待穿过一丛篁竹,便见淙淙小溪之上,有一座废弃的木桥。断桥两边各坐一位鹤发童颜、葛巾麻鞋的仙翁,左边的那位右手执酒杯,左手横握一根绿竹杖;右边的那位,右手执酒杯,左手握一个牛铃铛大小的黄铜钟。他们中间是从溪水中的石头上耸立起的一根怀抱粗的桥桩,桥桩上摆放着一只酒葫芦,两只玉盏。二位仙翁轮流把盏,曲觞流水,吟咏唱和,兴趣怡然。
    我被缕缕酒香和这种优雅地喝法所吸引,不由自主地慢慢捱上前去。
    那黄钟仙翁看见我,就笑着问道:年轻人,你喜欢饮酒吗?
    我慌忙点头。
    黄钟仙翁又说:既然相逢,就是一种缘分。若不嫌弃,赔老夫们尽兴一醉如何?
    我连忙答应着,就要去端酒葫芦。
    那位绿竹仙翁伸开绿竹杖,拦住我说:年轻人既然饮酒,识得酒否?
    我摇头说:您的酒葫芦上又没贴标签,我怎么知道是什么牌子?
    黄钟仙翁笑着说:此言差矣。酒乃天地之间尤物,先祖杜康造之。魂为五谷精华,入腹却不能充饥;形似泉水清洌,入口亦不能解渴;调和辛辣之三味,作用心神于无形。质如二八佳女,冰清玉肌,气度高雅,可细品其美,而不可牛饮也!故古往今来饮酒之人多如星斗,却大抵只可分为“酒仙”、“酒鬼”二类。如酒仙者,为人性情旷达,心如浩宇,恭敬向酒。品其神而忘其形,得其意而忘其姿。心中有酒时,天地之间酒气充盈;心中无酒时,杯觥交错而非嗅其息。欲饮当饮,虽千杯而不醉;欲不饮即不饮,虽点滴而意酩酊。正所谓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者也!如“酒鬼”者,虽嗜酒爱酒,多有酒量,亦能辨别酒中三品。却囿于饮酒成瘾,或饮而无度,烂醉如泥;或恃酒装疯,寻衅滋事;或借酒壮胆,污言秽语;或借酒浇愁,号哭啜泣。全无一点君子风度,把酒的神韵、酒的灵性,全给糟践了。
    我听得如痴如醉,深为黄钟仙翁的酒论所折服。
    却又听得绿竹仙翁说:小伙子,你休要为黄钟翁之言所迷惑。以我看来,酒便是酒,一种饮品而已。其度数高低,口感浓淡,香辣之别,惟品种不同而已。至于或醉或不醉,人之酒量大小不同罢了:有善饮者,有不善饮者,更有不能饮者,或体质血型差别,或思想认识有异,不可强求。岂不闻“酒能养性,仙家爱之;酒能乱性,佛家戒之。爱乎?戒乎?有酒成仙,无酒向佛”。此乃饮酒的洒脱世界观也!
    我自惭学识浅薄,对酒的了解更是浅陋之极。二位仙翁的一番宏论,让我这个涉世不深的山野鄙夫,开阔了眼界,增长了见识。从此后,我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,没有喝高过。
直到史进与少华山上的三位好汉来往,我奉命往来送信,拗不过人情面子,才有了第二次醉酒,并因此而送了命。
发表于 2010-12-17 14:58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王进是个武功高手
   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,因躲避高俅的迫害,私走延安府的途中,夜宿史家庄,为我的喝酒送命埋下了前期伏笔。
    那天下午,有几个庄客巴结我喝酒,不知不觉竟有了六七分醉意。但郑重声明,我并没有醉倒,只是觉得脑袋有点大,晕乎乎而已。我带着酒兴,绕史家庄的寨墙巡视了一圈,最后站在寨门楼上,向着如血的残阳,洒了一泡带有很高酒精浓度的臊尿。看着珍珠般的尿水,冒着热气疾速地从寨墙上向下跌落,我禁不住想附庸风雅,大声吟诵道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……。”
    接着,我的视线里走进了一个手中牵马的中年男子,马背上驮着一位倦容满面的老太太。
这个中年男子就是王进,他和母亲因为慌于赶路,错过了客店,到史家庄借宿。
    最初,我和东家都对王进没太在意,只是出于善心,安排他们母子吃顿饭,歇一晚。谁知第二天早上,王进的母亲又犯了心疼病,把王进急得在屋门口直跺脚。我偶然从那里经过,无意间瞥见了地上深约寸许的脚印,脑海里马上产生了一种预感:这王进是一位武术高人!
    我立刻跑去向史进父子报告,史进一听笑着说:得了吧王四,你介绍的七八位武师,功夫都是稀松平常,莫不是又介绍个三脚猫来糊弄我?我着急地说,若不相信,您可以找他比武PK呀?史太公宽厚地一笑说,客人会不会功夫不打紧,要紧的是抓紧救治他母亲的病。家里早年还保存有个治疗心疼病的药方,王四你赶快拿上方子去县里买药,我和史进去照看他们母子。
我很佩服史太公的心底宽厚,眼光深远。待到一周后,王进母亲的病治好了,但他却欠下了史家救母之恩的天大人情。我再次撺掇史进拜师学艺,可史进这个愣头青,硬是非找王进PK一下,心里服气后,才拜师学艺。
    我只好出主意,让他到王进的住房附近练武,史进就卖弄本事,花里胡哨地练起棍棒套路来。
    王进听到门外有动静,就走出房屋,站在阳光下静静地看史进把一套棍法使完,然后说:好!这棍法练的挺熟,也挺好看。只是当中有破绽,赢不了真正的好汉。
史进一听就恼了:俺经了七八位师父,练了近十年时间,你有什么本事,敢笑话俺!咱俩过两招!
    王进还没有来得及答话,史太公走过来说:客人莫跟犬子一般见识,你若会武功的话,就教他一招两式?
    史进仍歪着头说:先比试比试再说,指不定谁管谁叫师父呢!
    王进抱拳说:受人滴水之恩,便当涌泉相报。况救母命之恩乎?公子请了!
    史进把手中的棍棒使得像风车似地,向王进攻过去。王进没费什么劲,就把史进摔了个仰八叉,史进手中的棍子也被磕飞老远。自此,史进虔诚拜师,王进也倾尽所有,尽心传授。用了半年多的时间,让史进对十八般兵器一一重新学过,并且很快进入了武林高手行列。
发表于 2010-12-17 15:00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四、史进和强盗成了好兄弟
    接下来,我奉命出了一趟差。原因是史太公听说远在千里之外的山东,有一种谷物新品种,特耐旱,特抗倒伏,产量特高,便让我去买几百斤种子运回来。这一来一回,路上大约又用了近半年时间,待我回来时,却发现史家庄发生了三个明显的变化:一是王进把武功传给史进后,担心高俅追捕自己,连累史家,带上母亲往延安府去了。二是史太公年高体弱,患病谢世了。三是史进和少华山上的强人暗中往来,成了朋友。
    看过《水浒传》的朋友都知道,史家庄附近有座少华山,山上聚集了七八百名打家劫舍的好汉,领头的三个分别叫做神机军师朱武、跳涧虎陈达和白花蛇杨春。山上的二头领跳涧虎陈达带兵进攻华阴县,想借道史家庄,史进不仅不让路,反而集中村民进行抵抗。二人交手不几回合,陈达因武功不济,被史进擒获。
    大头领神机军师朱武和三头领白花蛇杨春商议后认为:史进武功高强,若要硬拼,他们肯定不是史进的对手,只能抓住史进讲义气的弱点,用“苦肉计”救二头领陈达性命。
    于是,朱武和杨春两个人不带任何兵器,步行跪拜到史家庄,对史进哭着说:我们三人,多次受到官府逼迫,不得已才上山为寇,当初曾经发誓说,不求同日生,只愿同日死。今天二弟误犯虎威,被好汉您捉住,我们知道自己的两下子不行,没有能力解救弟兄,特来一起赴死。请史公子您这个大英雄,将我们弟兄三人一起交给官府请赏吧。今日能死在您这位英雄好汉的手里,我们心服口服。
    史进被他们三人的义气感动,说道:你们既然义气深重,我若拿你们送官,不仅不是好汉,反而会让天下好汉耻笑我不英雄,咱们交个朋友吧。说罢,置酒设席,招待三人好吃好喝,然后放他们回少华山去了。
    听罢史进的讲述,我跺着脚说:少东家,你中了他们的“苦肉计”了。
    史进满不在乎地说:虽然这样,但难得他们义气,一个月之内两次派人送来金银珠宝,感谢不杀之恩。
    我说:少东家,这个事就此打住,不要再和他们来往了。哪知史进把眼一瞪说:你这话就不对了,咱们难道还不如山上的匪徒知道礼义吗?秋天到了,该给他们每人做件越冬的棉袄,再送些吃的,表示答谢才对。正好你出差回来,这件事情就由你来操办好了。
    我知道史进与少华山拉拉扯扯不是什么好事,这是通匪的罪名,时间一长,让官府知道了,就会酿成大祸。但咱充其量只是个“庄客头”,跟东家是主仆关系,既然史进听不进去,再说也就意义不大了。
    这期间,我奉命行事,不自觉地成了史家庄与少华山之间,牵线搭桥,送礼传话的人,自然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好处。随着交往次数的增多,我与山寨之间的上上下下都混得熟了,便经常有搞个聚会、喝个小酒之类的活动,原来对山寨存的一点戒备之心,也日渐松懈了。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